为了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紧跟党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增强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响应国家号召促进乡村振兴,7月20日至8月10日,商学院“咬定青山”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在指导教师苏晓娴、宋琳的带领下,在保定市顺平县和唐县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走访调查本地12个村庄、8个企业、3个景区的发展和特色,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等形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走访当地农业生态 感受乡村巨变
商学院“咬定青山”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先后走访南吕生态园、国田家庭农场、西尧城村、南常丰村、大悲乡的大岭后村、富有村、团结村、唐县葛公村、西胜沟村等地,调研当地牲畜养殖(羊棚、牛场)、草莓种植、旅游观光等特色农业生态系统。志愿服务队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为重要前提,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业资源、农耕文化、人居环境,学习探索两县互补的循环农业经济。此次经历不仅使队员们增加了对乡村振兴的深度了解,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访谈当地基层工作者 了解地方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志愿服务队通过和当地村干部访谈,了解实现循环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同时根据这一主题建言献策:将唐县兴盛的养殖业与顺平县兴盛的种植业融合发展,促进合作形成“畜-沼-果”的生态循环产业链,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深入农村产业一线 参与生态农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是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团队成员们积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当地村民普及了互联网助销农产品的新方式;为大家讲解网络营销和网店的相关知识,为当地农产品开拓更多的可能,“咬定青山”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希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助力顺平县和唐县的振兴发展。
本次实践活动让师生们通过学知、践行的方式,切身感受到农村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加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对国情、社情、乡情的了解与认知,进一步明确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未来。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队的师生们把个人规划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以青春之力奉献乡村振兴。
生态园内大棚负责人对农业进行介绍
观察调研羊棚及草莓大棚
与养殖户交谈养牛情况
调研西尧城村和南昌丰村
西尧城村和南常丰村村委会出具的感谢信
走访大悲乡人民政府
走访大悲乡富有村、团结村、岭后村村委会出具的感谢信
供稿: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