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7:30,河北电视台都市频道《河北好故事》栏目播出特别节目,聚焦武安“固义傩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2023级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李文杰、吴勇进作为学校“艺探傩戏”暑期实践团队代表,受邀参与节目录制,生动展现了我校学生对“戏剧活化石”——“傩戏”的探索与传承担当。
河北电视台都市频道《河北好故事》栏目
作为学校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项目,在辅导员牛雅晴老师指导下,李文杰、吴勇进等学子深入武安固义村,依托学校“实践+传承”育人模式,通过田野调查、非遗传承人访谈、剧目复刻等方式,系统梳理“傩戏”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实践中,团队借助学校资源平台,邀请国家级“傩戏”传承人马增祥及其弟子现场展演,沉浸式感受《捉黄鬼》《吊黑虎》等经典剧目魅力,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交出亮眼的实践答卷。
节目中,两位学生以专业视角,通过影像资料与现场演示,全方位展现“傩戏”独特艺术形态:30余副形态各异的面具、精湛的傩面具制作工艺、傩文化传承现状,以及贯穿其中的惩恶扬善伦理教化。团队更是深挖“固义傩戏”,打破“黄河以北无傩戏”的学术论断,梳理其从农耕祭祀到民俗演艺的千年演变,以学校艺术与传媒专业优势,为中国戏剧起源研究提供生动的“活态样本”解读,彰显我校学子社会实践的专业深度。
我校两位学子在节目中展现“傩戏”艺术形态
面对城镇化进程中“傩戏”传承困境,两位学子在节目中传递学校倡导的文化使命:团队依托学校“传统基因+现代表达”创新理念,将“傩戏”元素融入新媒体视频创作,开发明信片等文创产品。这些成果既是学校“实践育人+文化传承”双轨模式的生动体现,也展现河工青年守护传统文化的青春担当。节目播出后好评不断,正是对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社会实践成效与学校学子风采的认可。
一直以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文化传承意识。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文化传承”模式,依托专业资源开展更多活动,鼓励更多学子投身传统文化保护,以青春之力续写非遗传承新篇章,让武安“固义傩戏”等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彩!
供稿:艺术与传媒学院
终审: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