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艺术与传媒学院“石语新章”实践队深入“中国雕刻之乡”曲阳开展非遗研学活动,聚焦国家级非遗曲阳石雕的传承与创新。团队以环境设计专业视角,探索传统工艺在乡村振兴、科技赋能中的时代路径。
守正:触摸历史根脉,感悟匠心永恒
在曲阳县文化馆,实践队穿越两千年的艺术长卷,从古朴雄浑的古代造像到精雕细琢的现代佳作,感受曲阳石雕的历史底蕴;在永鑫雕刻厂,队员们沉浸式体验选料、打坯、精雕等严谨工序,学习传统雕刻技艺并独立完成作品,在实践中深化了对非遗技艺的理解与传承。
传艺:见证薪火相传,感受青春热忱
在众友鑫旺培训机构,实践队见证了青年学徒专注学习三维建模与传统雕刻技艺的场景。课程既注重传统根基,又激发创新思维,展现了非遗技艺在年轻一代手中的蓬勃活力。学员们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与执着让队员们深受触动,更坚定了非遗传承薪火相传的信心。
创新:解码科技赋能,探索融合之道
在弘艺盛和雕塑设备有限公司,实践队见证了科技与石雕的完美融合。从三维建模到数控精雕,现代技术不仅拓展了创作边界,更通过“人机协作”模式解放匠人创造力。队员们意识到,数控技术是提升效率与精度的创新工具,为非遗技艺注入新的时代活力。
对话:领略大师境界,启迪艺术思维
在刘杰雕塑艺术馆,大师对创作理念与情感表达的剖析,启发了队员们对空间造型、材质语言、艺术表达等专业核心问题的思考,极大地提升了队员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素养。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领会到非遗传承中“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切身感受到工匠精神在当代的创新表达,团队不仅积累了宝贵的专业经验,更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的创新路径。实践队将以此次研学历程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对传统工艺的现代化研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艺术与传媒学院
终审: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