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我校人工智能学院“水韵青芒实践团”在沧州南大港湿地、河北海盐博物馆及黄骅市博物馆开展”守护祖国绿肺“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筑基 科学规划筑牢实践基础
实践筹备阶段,团队成员查阅大量湿地相关资料,制定详细日程计划,保障实践顺利开展。
湿地调研 科技赋能守护生态绿肺
在南大港湿地,实践团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在湿地核心区与缓冲区设25个水质监测点,检测12项关键指标,用墒情仪监测土壤数据,为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团队进行鸟类专项调查,记录候鸟种类、数量及活动规律,关联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文化探访 解码盐韵文脉传承历史记忆
在海盐博物馆,队员们系统学习4000年盐业发展史,了解制盐技术演变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在黄骅市博物馆,团队聚焦当地海洋文化,调研渔盐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文物与史料,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沧州深厚的文化积淀。
实践后期,团队设计特色文创礼品,向游客宣传湿地保护与地域文化。
此次社会实践,团队以科技支撑生态保护,以调研深挖文化脉络,为南大港湿地保护和沧州盐韵文化传承提供支撑。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传播绿色理念与地域文化,让青春在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中发光。
供稿:人工智能学院
终审: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