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台涵养人才,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年华,彰显毕业生过硬的专业素质,搭建“台上展演,台下签约”的就业“快车道”,打通专业培养到学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保证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用人单位输送优质人才,服务地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内涵式发展。12月12日,艺术与传媒学院在河北省文艺家之家秀林剧院举办2024届舞蹈表演专业毕业汇报暨就业洽谈会,学院副院长张会改主持活动,院长陈辉担任总策划,舞蹈系主任宋昭蓉任总导演,校党委书记常新平、校长助理姜新佩、学院领导班子、50余家用人单位、各系教师代表及2020级舞蹈专业全体毕业生及部分家长代表参与本次演出。
舞蹈表演专业自开设以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屡获嘉奖。作品《云歌》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指导一等奖、优秀创作奖、优秀组织奖等多等奖项;作品《走向光明》获得河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一等奖,河北省第二届高校少数民族舞蹈大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作品《蜜》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荷花奖”终评、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荣获第十届华北五省市舞蹈大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等。
“纵有千古横有八方,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本次汇报演出共分有四方聚,四情常,四季迭,纵四海四个篇章,2024届舞蹈专业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教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展现卓越风采,为自己四年来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让台下的有识之士看到闪光的自己,获得持续发光的可贵机遇。
第一篇章四方聚包含中国古典舞身韵折扇与剑组合、水袖组合、剑舞组合以及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组合,“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二篇章四情常将少数民族一家亲的民族大爱用舞蹈动作展现地淋漓尽致,不论是胶州秧歌还是安徽花灯鼓,是青藏高原上欢快愉悦的藏族舞蹈,还是茫茫草原中风格独特的蒙古顶碗,亦或是注重气息吐纳的朝鲜舞双刀,还有民俗气息浓厚的山东鼓子秧歌,都在向舞台下的人们传递着“多元并包、兼容并蓄”的民族团结之意。
在第三篇章四季迭中,各位表演者献上舞台经典,其中不乏有学校专任教师的原创作品,亦有对旧有作品的重新演绎,无不体现出对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具身理解,坚持文艺植根乡土,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呈现艺术佳作,最终将艺术化的舞台呈现奉献给台下的每一位观众,收获阵阵掌声。
第四篇章纵四海展示了《走向光明》《云歌》《自由的巴图鲁》等优秀作品,“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舞者们的优美身姿下,四年的学习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台上激情投入,台下掌声雷动,在观众的一次又一次的喝彩声中,表演者伴随欢声与泪水走下舞台,与各用人单位进行现场交流,确定就业意向。
学校始终坚持兼收并蓄,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文化精粹,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艺术与传媒学院始终以“舞传承,舞育人”的信念推进学生昂扬生长,赋予同学们强大、全面的十八般“舞”艺,用精彩绝伦的作品舞出时代旋律,彰显“人才强校、文化铸校”的战略,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打造教学的金字招牌。
学院副院长张会改主持活动
《中国古典舞身韵》(折扇组合)
《中国古典舞身韵》(剑舞组合)
《中国古典舞身韵》(水袖组合)
《胶州秧歌组合》
《安徽花鼓灯组合》(男班)
《藏族综合组合》
《蒙族顶碗组合》
《朝鲜族双刀组合》
《山东鼓子秧歌组合》
《迦陵频伽》
《热巴鼓》
《持戒》
《忆故人》
《羽化灵蛇》
《我是一个兵》
《黛帕》
《说兰花》
《父亲的靴子》
《邵多丽》
《云歌》
《千纱墨舞》
《相和歌》
《只此青绿》
《自由的巴图鲁》
《关雎》
《走向光明》
师生合影
供稿:艺术与传媒学院